- 索 引 號:QZ05101-3000-2022-00089
- 主題分類:應主動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
- 發布機構:石獅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2-30
- 標題:石獅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備注/文號:獅政綜〔2022〕132號
- 發布日期:2023-01-17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石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及上級駐石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以下簡稱《綱要》),推動我市氣象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閩政〔2022〕28號)、《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泉政文〔2022〕66號)精神,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p>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貫穿到氣象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商貿之都提供堅實氣象保障。
?。ǘ┌l展目標
到2025年,近海氣象監測設施更加完善,氣象服務體系更加適應新發展階段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氣象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氣象深度融入海洋強市發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注入氣象動能,全方位服務保障“省級海洋產業發展示范縣”建設,建成全省海洋氣象服務示范。
到2035年,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結構優化、功能先進的海洋氣象監測系統更加精密,氣象與國計民生各領域深度融合,“氣象+”賦能各行各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二、主要任務
?。ㄒ唬┰鰪姎庀罂萍甲灾鲃撔履芰?/p>
1.加強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值預報模式產品的本地化應用,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氣象深度融合應用,提升智慧氣象科技支撐能力。聚焦本地天氣特征開展沿海大風訂正、海霧預警等業務研究,研發石湖、祥芝等港口作業氣象風險預警產品。開展海上強對流監測預警技術研究,提升近海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能力。開展海上牧場、近海水產養殖等海洋氣象觀測試驗。
責任單位: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氣象局、工信科技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機制建設。深化部門、高校、企業等多部門數據共享、平臺共用合作機制,加強氣象與海洋、農業、旅游等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創新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發揮普查成果在城市運行管理、重大活動保障、氣候可行性論證、極端天氣預報預警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工信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游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ǘ┘訌姎庀蠡A能力建設
1.建設精密氣象監測系統。優化完善地面氣象觀測站網,滾動更新升級自動氣象站,在沿海港口、城區易澇區域、精品旅游線路等周邊區域增補氣象觀測站點和觀測要素。開展能見度監測能力補盲建設,在沿海建設激光能見度雷達,提升海霧實時監測預報和風險預警能力。加強海洋氣象監測設施建設,在近海建設海洋氣象觀測站點,提升海上牧場氣象服務保障能力。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發改局、交通港口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游局、應急局、城管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發展精細氣象服務系統。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依托智能預報預警業務體系強化氣象數據可視化、行業影響評估、數字預警智能傳播等技術研究。建設氣象服務微信小程序等便民服務產品,提升氣象便民惠民服務品質。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發改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螝庀蠓罏臏p災第一道防線
1.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推進智能數字預報與影響預報、風險預警的有機銜接,提高海洋災害、城市內澇、森林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融入泉州市數字氣象業務體系,開展我市災害性、極端性、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建設。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應急局、城管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進一步壓實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氣象災害防御責任,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自然災害防治、應急管理、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和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和再傳播機制,加強預警信息傳播機制研究。
責任單位:市應急局、氣象局、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文體旅游局、城管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水平。開展精細化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建立分災種、全流程、全覆蓋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數據庫,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編制和設施建設。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氣象預警融入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推動5G、小區廣播等技術在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中的應用。廣播、電視、融媒體等各類媒介平臺應及時、準確、無償播發或刊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電信業務經營者配合及時、準確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教育,強化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提升社會公眾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能力。
責任單位:市應急局、氣象局、文體旅游局、科協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_展“氣象+”賦能行動
1.提升“數字氣象”保障水平。完善泉州市數字氣象平臺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漁業經濟、港口運行等領域的本地化應用,實現氣象服務資源數字化供給和網絡化服務。推進祥芝漁港數字氣象服務示范建設。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發改局、交通港口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游局、應急局、大數據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公共氣象服務保障水平。建立公共氣象服務清單制度,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不斷優化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水平。推動氣象服務產品嵌入“i石獅”等各類服務新媒體。將氣象服務全面接入智慧城市,探索建立保障城市供電、防洪排澇、交通出行等智能管理的氣象服務系統。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氣象服務,圍繞社會公眾個性化需求開展實況、預報、預警精準推送等便民服務。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提高氣象科普的深度和廣度。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發改局、住建局、交通港口局、應急局、城管局、大數據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海洋經濟氣象保障水平。加強海洋氣象資料獲取,提升近海海霧和大風精密監測能力,推進濱海重大工程、重點港口碼頭、海上牧場等氣象觀測設備搭載,推動浮標、海上樁基、航標等海上基礎設施共享共用。加強海洋氣象災害和近海強對流監測預報預警,提升漁業捕撈、海上牧場、濱海旅游、海上搜救、臨港工業、海上重點工程等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水平。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工信科技局、交通港口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游局、石獅海事處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水平。實施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漁業捕撈、水產養殖、特色(休閑)農業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提升農業生產全過程氣象災害精細化預報能力,實現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全覆蓋。充分利用氣候條件指導農業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交通氣象保障水平。完善城市海、陸氣象觀測站網布局,針對性開展分災種、分區域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制定完善惡劣天氣預報預警、應急聯動和信息發布等機制,強化水上交通、道路交通氣象服務保障。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公安局、交通港口局、石獅海事處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水平。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在濕地公園等敏感區域開展氣候變化監測和評價。加強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重污染天氣潛勢預報預警,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及突發事件氣象保障服務。完善城市防洪排水設計、通風廊道規劃、熱島效應評估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
責任單位:市氣象局、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城管局、交通港口局、工信科技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協調。落實氣象省部、市廳合作協議精神,與泉州市氣象局深入開展合作。把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細化工作措施,優化工作推進機制,落實好氣象設施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強對《綱要》實施情況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開展試點示范,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ǘ┘訌娊y籌規劃??茖W實施氣象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推進氣象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氣象服務供需適配、主體多元。建立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體制機制,將各部門各行業自建的氣象探測設施納入氣象觀測網絡,由氣象部門實行統一規劃和監督協調。
?。ㄈ┘訌娰Y金保障。根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加大對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項目及運行維持經費的投入力度,將所需必要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可持續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
?。ㄋ模┘訌姺ㄖ谓ㄔO。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加強防雷、升放氣球安全聯合監管。強化氣象標準制修訂和應用。構建氣象“數字監管”業務體系。
?。ㄎ澹┘哟笕瞬排囵B。通過部門共建、行業協作、掛職交流等方式,加大氣象人才培養,鼓勵支持氣象人才申報高層次人才及實用型人才。
石獅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30日
?。ù思鲃庸_)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